选择大于努力?
最近总听到选择大于努力
,富在术身,不在劳身
之类的说法。
这只强调了所谓选择
和术身
的重要性,却忽视了努力
和劳身
的互补性。
看到别人的成功,就认为人家除了思考就没有努力,或者努力不重要了,这是比较片面的。
其实选择
和努力
的关系一张图就能看懂。

没有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
劳身
,何来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?没有一次次地选择、思考与抽象,哪里来的经验丰富?
没有足够丰富的阅历和经验,又怎么能凭空产生所谓
直觉
?
——没有行动的思考是妄想,没有思考的行动是盲从。
或者换一个问题:矛
和盾
谁厉害?——选择
和努力
只不过是矛
和盾
换了个说法而已。
所以,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:选择和努力有矛盾的主次性、同一性、对立性,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。
它们本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: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
理解了生死
、阴阳
、有无
、因果
、强弱
的意义,也就理解了选择
和努力
、术身
和劳身
的关系。
而且,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吗?——一定有,但不一定是现在,是当下。
教员说过: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,就是用孤立的、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。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,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,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...
(《矛盾论·毛选第一卷·第300页》)。
任正非说:不同的时代,努力的含义是不一样的
。
所以,在不同的时代,努力
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看。
在农业时代,努力是多打庄稼,看天吃饭,在 体力上 艰苦奋斗,意义在于生存。
在工业时代,努力是掌握工具,融入集体,在 脑力上 艰苦奋斗,意义在于利他。
在信息时代,努力是思维成长,终生学习,在 认知上 艰苦奋斗,意义在于创造(创造需求,创造顾客)。
不管什么时代,回报不一定在当下,但历史是个轮子,兜兜转转,它总会回到原点。
而且,这些不同层次的努力是主次矛盾、混沌无序、叠加递进的关系,不是泾渭分明、非此即彼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