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谓沟通?
很多公司、企业都非常重视沟通,进而拓展到企业文化,希望得到打工者的认同。
但根据这些年大大小小无数场企业团建的个人感受来看,这种模式的团建效果只能是比没有强。
老板:我花钱了,多少会有点用吧。
员工:吃也没吃好,玩也没玩好。
举办方:来了这次,就不怕没下次。

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花大钱容易,还是花小钱容易?——当然是花小钱。
讲大道理容易引起共鸣,还是讲小故事?——当然是讲小故事。
所以呢,低成本且容易的大概率,胜过烧钱且难搞的小概率。
企图通过大型团建和吃吃喝喝攻破他人的心防,提前告诉大家我们要团建了
,总会遭到心理防御机制的抵抗,因为目前多数人都会认为团建
= 洗脑/画饼/PUA...
。
但人都是爱八卦的,喜欢打探隐私,喜欢听别人的家长里短,也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别人的故事中。
虽然也希望得到三感
(成就感、荣誉感和认同感),但总体而言,人们对被洗脑的担忧
> 被认同的期待
。
而且打工人既是来挣钱的,也是来观摩、学习的。
在上面这几点上,社牛、社恐都一样。

所以,我认为关于沟通的第一个正确实践
应该是下面这样的。
不定期讲故事,把具体事件的原委、过程、步骤和细节(
5W + 1H
)真实情景再现,吃瓜群众一定爱听。与其让大家伙对着冷酷的沙漠和热情的酒桌,不如老板、头头们自己上,深情演绎
花儿为什么这样红
。不要太正式,随意就好。最佳时机往往就在取得阶段性成果,或者阶段性惨败之时。
德鲁克老先生曾说:沟通始于感知
。
有些人在批评某件事之前总会说:我不是在针对你
——但任何人听了都会想所以呢,接下来都是针对我
。
这种所谓 对事不对人 毫无意义——事都是人干的,当批评某件事的时候,无论怎么撇清,在外人看来都是在批评办事的人。
那怎么处理既能解决问题,又能让人乐意接受呢?有种方法值得一试。

如果事情办砸了,批评起不了任何作用,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,时间、金钱、精力、资源都已经耗费了,于事无补,不过惩戒机制仍还是要有的。
与其纠结于过去的种种,不如好好地筹划未来,因为这是另一个挑战、另一个机会,另一个可以合作和获得信任的机会。
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是善于把握未来的,因为每个人的利益、荣誉和成长,都在未来。
当谈起未来时,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放下成见和防备,从谈论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。
所以,关于沟通的第二个正确实践
应该是:与其纠结过去,不如筹划未来
。
做好上面这两条,比什么大师课、培训班都管用。